|
 |
梓實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
【拼音名】Zǐ Shí
【英文名】Fruit of Ovate Catalpa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果實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talpa ovata G.Don. 采收和儲藏:為、冬間摘取成熟果實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梓 喬木,高達(dá)15m。樹冠傘形,主干通直,樹皮灰褐色,縱裂;幼枝常帶紫色,具稀疏柔毛。葉對生或近于對生,有時輪生;葉柄長6-18cm;葉片闊卵形,長寬近相等,長約25cm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全緣或淺波狀,常3淺裂,兩面均粗糙,微被柔毛或近無毛,側(cè)脈4-6對,基部掌狀脈5-7條。頂生圓錐花序,花序梗微被疏毛,長12-28cm;花萼2唇開裂,長6-8mm,綠色或紫色;花冠鐘狀,淡黃色,內(nèi)面具2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,長約2.5cm,直徑約2cm;能育雄蕊2,花絲插生于花冠筒上,退化雄蕊3;子房上位,棒形,柱頭2裂。蒴果線形,下垂,長20-30cm,粗5-7mm。種子條橢圓形,長6-8mm,兩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果實呈狹線形,鮮時具強(qiáng)粘性,熟時漸次消失,長20-30cm,直徑5-9mm,微彎轉(zhuǎn),暗棕色或黑棕色,有細(xì)縱皺,并有光澤細(xì)點,粗糙而脆,先端常破裂,露出種子,基部有果柄。種子菲薄,淡褐色,長5mm,直徑2-3mm,上下兩商具白色光澤毛絨,長約1cm,中央內(nèi)面有暗色臍點,種皮除去可見子葉2片。氣微,味淡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梓果實含梓果甙(catalposide),梓果次甙(catalpinoside)即梓醇(catalpol)[1],對羥基苯甲酸(p-bydroxy-benzoic acid)[1,2]和檸檬酸(citric acid)[4]。
【藥理作用】梓實水溶性提取物及果皮、種子提取物,對小白鼠、家兔均有利尿作用,并使電解質(zhì)的排出增加。從梓實中提出有利尿作用的甙。在大鼠利尿?qū)嶒炛,?對-羥基苯甲酰梓甙的作用強(qiáng)于梓甙,前者主要表現(xiàn)為鈉利尿,后者為氯利尿。大白鼠尿酸性者,二種甙的利民作用減弱,尿堿性者利尿作用增強(qiáng),兩種甙對雙側(cè)腎上腺切除的大鼠均表現(xiàn)鈉利尿。對大鼠碳酸酚酶無抑制作用,對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幾無影響,毒性弱,其利尿作用乃由于對腎小管的影響所致。
【性味】味甘;性平
【歸經(jīng)】腎;膀胱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利水消腫。主小便不利;浮腫;腹水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水煎,9-15g。
【附方】治慢性腎炎,浮腫,蛋白尿: 梓實五錢,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藥手冊》)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利尿,治浮腫。 2.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外用殺蟲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