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毛稔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
【拼音名】Máo Rěn
【英文名】Root of Bloodred Melastoma
【別名】豺狗舌、紅爆牙狼、長葉金香爐、豹牙郎、紅芯豬牯稔、開口棗、雉頭葉、雞頭木、射牙郎、黃貍膽、猛虎下山、紅狗桿木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野牡丹科植物稔的葉或全株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大灌木,高1.5-3m。地上部分被平展的長粗毛,毛基部膨大。葉對生;葉柄長1.5-4cm;葉片堅(jiān)紙質(zhì),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,長8-22cm,寬2.5-8cm,先端長漸尖或漸尖,基部鈍或圓形,全緣,兩面被隱藏于表皮下的糙伏毛;基出脈5條。通常頂生1花,有時(shí)3-5朵組成傘房花序;苞片戟形,膜質(zhì);花梗長約5mm;萼管長1-2cm,裂片5(-7),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,裂片間具小裂片;花瓣粉紅色或紫紅色,5(-7)枚,寬倒卵形,上部略偏斜,先端微凹,長3-5cm,寬2-2.2cm;雄蕊5長5短,長者藥隔基部伸延,末端2裂,花藥長約1.3cm,短者藥隔不伸延,花藥長達(dá)9mm,基部具2小瘤;子房半下位,5室,密被剛毛。蒴果杯狀球形,胎座肉質(zhì),為窠存萼所包,宿存萼密被紅色長硬毛,長1.5-2.2cm,直徑1.5-2cm;ü趲缀跞,通常在8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、溝邊、濕潤的草叢或敵灌叢中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【栽培】 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以疏松而肥活的砂質(zhì)壤土栽培為宜。 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秋季采收成熟果實(shí),搓去果皮果肉,將種子稍晾干立即播種。按行距30cm開溝,溝深3cm。均勻撒于溝里,覆細(xì)土0.5cm,澆水保濕。苗高15cm左右時(shí),按行株距40cm×40cm開穴種植,每穴栽苗3株,緊壓,澆足定根水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本品葉含黃酮類、糖類成分;全草含黃酮甙、酚類、氨基酸、糖類成分[1]。
【性味】味苦;澀;性涼
【歸經(jīng)】歸脾;肝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止痛;生肌止血。主痧氣腹痛;痢疾;便血;月經(jīng)過多;瘡癤;跌打腫痛;外傷出血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搗爛或研細(xì)末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根:治痧氣,蛇傷,跌打損傷;葉:涼血,消腫,止血,止痛,生新。 2.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收斂止血,消食止痢。根:治水瀉,便血,婦女月經(jīng)過多。葉:治外傷出血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