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辣子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云南中草藥》選
【拼音名】Là Zi Cǎo
【英文名】Herb of Smallflower Galinsoga
【別名】兔兒草、銅錘草、珍珠草
【來(lái)源】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Galinsoga parviflora Cav.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辣子草 一年生草本,高10-80cm。莖直立,圓形,分枝,有細(xì)條紋,節(jié)膨大,略被毛或近無(wú)毛。單葉對(duì)生,葉柄長(zhǎng)1-2cm;葉片草質(zhì),卵圓形至披針形,長(zhǎng)3-6.5cm,寬1.5-4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至寬楔形,邊緣有淺圓齒或近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,基出3脈,或不明顯五出脈,葉脈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起,稍被毛。頭狀花序小,直徑3-4mm,頂生或腋生,有細(xì)長(zhǎng)的梗;總苞半球形;總苞片2層,寬卵形,綠色,近膜質(zhì);花異型,全部結(jié)實(shí);舌狀花4-5個(gè),白色,1層,雌性;筒狀花黃色,兩性,先端5-齒裂;花托凸起,有披針形托片。瘦果有棱角,先端具睫毛狀鱗片;、果期7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田邊、路旁、庭園空地及荒坡上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含黃酮甙成分:木犀草素-7-O-β-吡喃葡萄糖甙(lutelin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芹菜素7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apigenin 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[1]。又含抗壞血酸(ascorbic acid),去氫抗壞血酸(dehydroascorbic acid),維生素(vi-tamin)C[2,3]。
【藥理作用】對(duì)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影響: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(jié)律發(fā)生顯著紊亂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(0.006ml/g),也可產(chǎn)生房室傳導(dǎo)部分阻斷,心室率明顯變慢;同樣劑量予豚鼠皮下注射,可使其于24小時(shí)內(nèi)死亡。以75%乙醇制成的提取液在劑量為0.00006ml時(shí),可升高犬血壓,而以25%乙醇制得者,在 0.000134ml時(shí)則降低血壓,兩種劑量皆增加呼吸速率。
【性味】味淡;性平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止咳平喘;止血。主扁桃體炎;咽喉炎;黃疸型肝炎;咳喘;肺結(jié)核;新星瘡;外傷出血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消炎,止血。治扁桃體炎,咽喉炎,急性黃疸型肝炎,外傷出血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