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鳳尾搜山虎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Fènɡ Wěi Sōu Shān Hǔ
【別名】搜山虎、地蜈蚣、爬山虎、過山龍
【來源】為水龍骨科植物西南節(jié)肢蕨的根莖。秋、冬采挖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,高約60厘米。根莖長,橫生,生葉處隆起,葉落后留有凹槽,鱗片線狀披針形,暗棕色,先端鉆形;須根多數(shù),纖細(xì)彎曲。葉遠(yuǎn)生,葉柄長約13厘米,黃綠色,基部有小突起;1回羽狀復(fù)葉,狹卵形,兩側(cè)羽片8~16對,頂片與最上的側(cè)羽片連合,末端1對羽片最大,其基部外側(cè)有一長耳狀裂片;羽片線狀披針形,先端尾尖,基部微狹,無柄,邊緣膜質(zhì),中脈于兩面凸出,平行側(cè)脈羽狀,不明顯。孢子囊群球形,棕色,常兩兩相連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巖石隙陰濕處。分布西南地區(qū)。
【炮制】取根莖除去須根,洗凈,放入子母火中燒半小時(shí),括去皮毛,切片曬干。
【性味】性微寒,味苦微澀,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活絡(luò),消積滯,通大便,降火。治食積胃痛,腹脹便秘,風(fēng)濕筋骨疼痛,坐骨神經(jīng)痛,目痛,牙痛,頭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;蚺浞涿鄯。
【注意】年老、體虛及孕婦慎服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